目前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还未完善,体系不健全。养殖环节病死动物的处理由养殖户自行解决,一般采取深或焚烧埋处理。具体处理方法是在远离人居住所和无水源的地方,根据牲畜大小挖深坑,将死亡尸体进行掩埋。部分动物防疫知识较高的农牧户在坑内填入石灰、草木灰等实物,将死亡动物尸体埋入坑内,并在尸体上洒石灰,用土掩埋,再次洒上石灰消毒,但尸体焚烧处理几乎做不到。下面浅析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备发展存在的现状及对策。
存在问题:
1、补偿制度不完善。目前,仅仅对于标准化规模养殖场、养殖环节病死猪每头80元的无害化处理费用补助,其他环节产生的病死动物没有无害化专项处理经费。随着国内的物价上涨,饲养成本也随之上涨,相对较低的病死补偿标准与相对较高的养殖成本相差甚远。如,奶牛的补偿标准为每头3 000元,但市场的每头奶牛的价位基本上在3万以上,仅为市场价位的10%,猪补偿标准是80元/头,仅为活猪市场价格的3%~5%。这些措施导致部分养殖场(户)存在消极心理,不愿意根据有关规定上报、处理病死畜禽,从而影响了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的正常开展。 很多县乡没有无害化处理场,病死动物只能就近在荒滩地进行深埋处理。随着城镇化程度的提高、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、家庭农场、土地流转等政策的实施,乡镇已很难选择一块符合要求掩埋动物尸体荒滩地,加之无害化处理工作缺乏专门的机构、人员、场所、设施、运输工具,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无害化处理工作。
2、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经费欠缺。政府没有明确解决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相关费用补贴政策,一些强制免疫(如口蹄疫、禽流感等)动物疫病实施免疫后,造成畜禽出现免疫反应甚至死亡,按规定应对养殖户进行补偿,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,部分地方兑现补偿政策不完善,造成养殖户抵触情绪,将死亡畜禽抛尸野外。
下一条: 使用养殖场无害化处理设备的注意事项